发布时间:2021-10-08 11:18:00浏览:117来源:noodbars.com
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以锂离子电池材料为例,全国已有多家企业。虽然上升势头依然存在,但增速明显放缓,动力过于分散,有效竞争力尚未形成。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锂离子电池产业链已形成专业化程度高、分工明确的产业链体系。正负极材料、电解液和隔膜的制造商是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上游企业,为锂离子电池制造商提供原材料。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中间企业是锂离子电池电芯制造商和锂离子电池模组制造商。电芯厂家使用上述电芯材料厂家提供的正负极、电解液、隔膜材料,生产出不同规格、不同容量的电芯,锂离子电池产品。模组厂商根据后续客户产品的不同性能要求和用途,选择不同的锂离子电池、不同的能量管理系统方法、不同的精密结构件和不同的制造工艺,来外带锂离子电池模型组设计生产。锂离子电池产业下游应用包括传统数码领域、锂离子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
在正极材料方面,近年来,正极材料领域的资本投资规模有所提升,大规模投资的热潮直接导致了产能错位。到2015年,庞大的计划投产意味着一年至少可以使用50亿部iPhone5s或300万辆纯电动汽车。随着生产的启动,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将加剧,各种材料的价格将大幅下降。投资过热的后果是多数企业的利率上升,库存居高不下,预计价格竞争将更加激烈。
负极材料方面,2013年天然石墨价格下降20%左右,人造石墨价格下降15%左右。随着一批公司的新产投产,2014年的价格竞争更加激烈。传统石墨负极材料的速度性能已经难以满足锂离子电池的功率要求,硬碳、钛酸锂等材料可能是新的发展方向。未来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是锂电池企业持续扩张的内在动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新进入者较少,大部分投资用于扩大现有公司的生产。
18923797488